大棗干燥方式有兩種:自然曬干和人工干燥。
大多數(shù)大棗的含水率都在65%左右,自然干燥需30至40天時間,人工選環(huán)保設備干燥只需24至26個小時便可以。
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用自然干燥與人工干燥相結合的方法,會使大棗干燥成本大大降低,重點選擇人工干燥方式。
大棗烘干機的干燥工藝流程:
原料采摘→挑選分級→清洗→裝棗→烘干→散熱→回軟→分級→包裝。
大棗烘干機烘干過程溫度控制:
烘干過程分預熱、蒸發(fā)、干燥、冷卻四個階段。
預熱階段:棗果進入烘干房后,先關閉門窗和排氣孔,然后加溫。要求6~8小時內升溫到50℃~55℃,適溫度為51℃~52℃,使果肉內受熱均勻。注意升溫速度不要過快,防結殼。待棗溫達35℃~40℃時,果肉變軟,手捏時果面出現(xiàn)皺紋即可。
蒸發(fā)階段:持續(xù)10~12小時內將溫度升高至60℃~65℃,溫度為61℃~62℃,不超過70℃,此期由于水分大量蒸發(fā),房內濕度增大,當相對濕度達70%以上時,打開排氣孔排濕。相對濕度降到55%左右時關閉,如此反復5~8次。
干燥階段:蒸發(fā)階段結束后,果內游離水已大部分排除,蒸發(fā)速度減緩,此期應將室溫降至55℃左右,維持6小時,使水分減緩蒸發(fā),內外水分趨于平衡。含水量達 22%左右即可出爐。
冷卻階段:剛烘干的棗溫較高,出房后應及時攤開散熱回軟,待冷卻后分級,包裝儲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