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翹,為木樨科落葉灌木。高2~ 3m,枝細(xì)長開展或下垂。節(jié)間中空。小枝褐色,略呈圓形,有縱皺紋。葉對生,單葉或深裂為3小葉,葉片卵形或長卵圓形,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,先端尖,基部闊楔形或圓形?;ń瘘S色,先葉開放,一至數(shù)朵簇生葉腋。蒴果,卵圓形,頂端尖,熟時黃褐色,木質(zhì),成熟的果實開裂成兩瓣,形似鳥嘴。種子棕色。花期3月至5月。8月至10月果熟。

1.分布
原產(chǎn)我國北方,現(xiàn)集中分布于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山東、河北、甘肅、湖北等省。

2.習(xí)性
多生于陽光充足或半陰半陽的海拔500 ~800m的向陽坡地。對土壤和氣候要求不嚴(yán)。宜生長在溫暖濕潤的氣候環(huán)境中。喜光,陽光充足時開花結(jié)果量大;陽光不足時,莖葉徒長,開花結(jié)果量小。喜歡高燥的鈣質(zhì)壤土。耐寒,若花期遇寒流,易落花落果。較耐旱,在干燥的坡地可以種植,忌積水。

3.經(jīng)濟(jì)價值
早春連翹花先葉開放,花色金黃,艷麗可愛.宜與常綠樹配植,更能襯托出金黃奪目的色彩。果可入藥,具有清熱、散風(fēng)、解表的功效。種子可提煉食用油,也可制造化妝品和油漆。

4.繁殖
連翹可采用播種、分株、扦插和壓條繁殖等方法。常采用播種和分株繁殖。播種秋季10月中、下旬種子成熟,采摘后 晾干,除去種殼雜物收藏。播種前將種子與濕砂混合貯藏一冬,翌年待種子萌發(fā)后,從砂中篩出種子播種。也可不處理直接播種。播種前先整地作畦。整地方法與普通苗床的整地方法相同。然后在苗床上開橫溝,行距約30cm,深3~4cm,施入基肥,把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(nèi),蓋灰肥和細(xì)土1~2cm,播后灌透水,并保持土壤濕潤。苗高5~6cm時間苗一次;苗高10~15cm時,進(jìn)行第二次間苗。每隔5~6cm留一株即可。及時進(jìn)行中耕除草、施肥等管理。培育兩年,苗高60cm以上時即可移栽。

分株在秋季落葉后,春季萌芽前,將母株旁萌發(fā)的幼芽帶土挖出;或?qū)⒗现陞采^多的枝條連母株的根挖出,順勢掰成若干株,將每株單獨栽植,按株行距(1X2)m挖穴,栽于已整好的地內(nèi)。扦插選1~2 年生枝條,剪成30cm左右的插穗,下端剪口要離節(jié)處1cm左右。扦插時間南方可在春季,北方多在夏季進(jìn)行。按行距20~ 30cm,株距10cm左右將插穗扦插于已整好的苗床內(nèi)。培育1~2年后在春季定植。壓條春季將母株下垂的枝條壓入土中,在適當(dāng)?shù)臏囟群蜐穸葪l件下生根長成新植株。第二年春天將生根枝條剪離母體,即可定植。

5.栽培與管
選向陽避風(fēng)、排水良好的地塊,多種于荒山坡地,也可種在路旁、庭園、公園等。以砂壤土或壤土栽植為好。選好地塊后,在播種或移栽前,將土地深翻,揀去雜草、石塊、樹根等。直播地和移栽地一般不作畦。
連翹除育苗移栽外,還可直播。于清明節(jié)前后播種,一般采用穴播。在選好的地塊內(nèi),于播前按行距1.5~2m株距1.2~1.5m挖大穴,穴的深和寬均為30~40cm,把土壤挖松,施入草木灰和廄肥,然后整平。下種時,用手在穴中挖一,深3~4cm,每穴播入種子10粒,然后覆土,并用手輕壓,使種子與土壤密接,以利種子發(fā)芽生根。出苗后,每穴選留一壯苗,不再移栽。育苗移栽的株行距與直播相同,只是穴比較大,挖成深寬均為50~60cm的大穴,施足基肥,將育好的連翹苗植入即可。植后澆透水。移植時間以秋,春為宜,北方過冷的地區(qū)為避免凍害以春季移栽為好。
連翹幼苗期間管理應(yīng)細(xì)致些。成苗后,一般管理較為粗放。出苗后要及時進(jìn)行間苗.松土除草、施肥。可于秋末落葉后適當(dāng)剪去一部分枯枝和老枝,使其通風(fēng)透光,以利再生大量新枝。每年春天適當(dāng)追施廄肥,多施磷鉀肥,促進(jìn)果實成熟。
6.病蟲害防治
連翹的病蟲害較少,常見害蟲有蚜蟲、卷葉蛾和枯葉蛾。病害主要是葉斑病。蚜蟲發(fā)生后可噴灑40%1000~ 1500倍液,或溴氰菊酯2000~2500倍液;卷葉蛾和枯葉蛾類在幼蟲期間可噴灑90%或50%或50%等1000倍液;感染葉斑病后噴灑50%多菌靈,或50%托布津500~800倍液;在發(fā)病前可噴灑65%代森鋅600倍液進(jìn)行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(wǎng)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(guān)。